crdsa

野生扫街风景摄影shi

再见,拿着相机的你,马克·吕布

未命名:

  再见,拿着相机的你,马克·吕布 - 马路天使 - 绍兴顾鹏程的文学梦想


        8月31日,8月的最后一天。昨天傍晚5点,上海K11美术馆,拍遍中国文艺圈大咖的摄影师肖全的摄影展《我们这一代》,在上海展出最后一天。天色渐暗,观众散去,他走到其中一个展厅,准备撤展,展厅有一面红墙,是肖全写的《给马克·吕布的礼物》。10分钟之后,他接到了媒体的电话。据法国《费加罗报》消息,著名法国摄影师马克·吕布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因病去世,享年93岁。


  1957年起22次来中国,记录下半个世纪的变化


  “我现在……也有些乱。”走出展厅的肖全,接了记者的电话,他有些不知所措,电话那头,几次无声。一个月前,展览开幕时,我们聊过马克·吕布,因为这个展览的一大部分内容,就是马克最爱的中国学生——肖全镜头里的师傅。这些珍贵的照片,都是首次展出。同时,他还出版了新书《跟着马克·吕布拍中国》,因为今年6月24日,是师傅93岁生日,“作为给他的特殊的生日礼物。”


  再见,拿着相机的你,马克·吕布 - 马路天使 - 绍兴顾鹏程的文学梦想


       “你知道马克·吕布吗?”1993年年初,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参赞问摄影师肖全。肖全当然知道。文化参赞希望肖全为马克·吕布推荐一位会讲英语或法语、能带他走街串巷的助手。肖全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。马克·吕布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,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。当然,你可以读读这篇稿子之后附着的人物名片,但有一句名言,可以概括他对世界摄影以及中国社会的影响——


  玛格南图片社前成员、摄影师法兰克·霍瓦曾说,如果一个公元前3世纪的人或者是一个从火星上下来的人问我,20世纪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情?我会给他看布列松的照片。如果他问然后呢,我会给他看马克·吕布的照片。马克·吕布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。他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,肖全说:“我曾在一些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报刊上看到过马克·吕布对中国的摄影报道,正是他的这些报道,逐渐消除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。”马克·吕布有两句名言:眼睛用来看,不必用来思考;摄影不是智力过程,是观看的过程。


  喜欢背布袋子,见面不发名片送明信片


  再见,拿着相机的你,马克·吕布 - 马路天使 - 绍兴顾鹏程的文学梦想


        1993年6月的一个下午,肖全在广州江南大酒店里第一次见到马克·吕布,满头银发的他,还差一个星期就70岁了。他给了肖全一个真诚的微笑和有力的握手。从此,两人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友谊。肖全一路追随马克·吕布拍摄中国,看他如何观察眼前的中国。“能够在年轻的时候跟马克·吕布一起工作,是非常幸运的事情。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,不仅仅是摄影的技巧,还有对年轻人的鼓励。”


  1996年后,肖全有13年没有见过他,“为了糊口,我在深圳呆着拍广告。为什么没联系他?我们用作品来沟通。”“我知道他身体不好,已经没法交流。所以这几年,我跟自己说,不要打扰他,让他安安静静地生活。” 肖全对记者说。今年,因为这个展览,我跟肖全长聊过两次,发现他身上有两个习惯,很马克·吕布。比如,他的口袋里,一直装着自己印的明信片,就是他拍的窦唯、崔健、张艺谋、巩俐、余华……他第一次见我,就掏出明信片,然后签上名。


  再见,拿着相机的你,马克·吕布 - 马路天使 - 绍兴顾鹏程的文学梦想


        他说:“这是马克的习惯,不发名片,而是送明信片,会让人和人之间没有距离,多好啊,我是学他的。”还有一个习惯。肖全随身带的包,是一个很民族风的布袋子。师傅也经常背布袋子,而且很旧,“这么一个大师,背这么一个破袋子。”昨晚在展厅,肖全没吃饭,他和策展人,以及各个部门紧急开会商量,“尽可能把展览再缓一缓。”他有些难受,没说下去。


  上海站之后,包括马克·吕布照片在内的《我们这一代》摄影展,9月23日将在深圳开幕。他知道,这个展览,是自己对师傅最好的纪念。“大家都说马克·吕布只能让人敬仰却难以效仿,但我偏偏想要去效仿他。我肯定会像马克·吕布一样,一直拍到走不动为止。”肖全说。

评论

热度(3)